找到相关内容69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的教学

    所以到了无著菩萨的教学,已就明明白白地把缘起二分,名之曰“赖耶缘起”和“爱缘起”了。即:前者可以看做第八,后者可以看做第七。统而言之,佛教自释尊以来,做一件宗教的缘起之说明,与其说是在说无明 ──...思惟,当作前五与第六意识分别;关于那感觉世界的发生,小乘教徒大体上说是合内之根与外之尘,即合根与境而生的。然而关于此事,说法分为数种。但总之,外界的物(法)和内界的根或,完全异其性质。现在说那完全...

    佐佐木月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054811.html
  •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

    至于第六意识,表面上虽较其他前面所讲的五活跃锐  利,实际上它的功能,也是很有限的。第七只缘假像的我,使什么都以我为中  心当然更属有限性的。至于第八根本,是否有限这一点,许多人的看法,颇不  ...无限  的事物,依佛教唯识学者的看法,人有八,也就是说,人的“心”有八种不同  的功能。这八种不同的功能皆有其先天的有限性。如眼识,只能见色法中的某一  部份,色法中的无表色,是普通肉眼所不能见到的,...

    张澄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3255686.html
  • 成一法师华严文选(5)

    ,就是由那个第七识心搬送到第八心里面去收藏起来。所以第七识又叫做传送,第八叫做含藏识。第七识心的特性就是执著自我,产生“我”的观念。成佛所要破的,就是这个现有的执著心,也就是我们的烦恼根本。所以打七就是要将这个第七识心打散、打死、打破,然后转凡成圣。转过来以后,就不叫末那,而称为平等性智。所谓转八识成四智,就是转前五成为成所作智,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,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,转第八而为大圆...

    成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04955950.html
  • 这个世界会好吗:梁漱溟晚年口述(2)

    儒家,也讲佛家,讲唯识。开始我讲引用许多西洋科学家的话来讲佛家,讲唯识。唯识是讲八,头五是眼耳鼻舌身,第六意识,眼耳鼻舌身意,前六是意识外面的,应付环境的,根本上有个第七和第八,七识远比八...

    梁漱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5956140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这部论中,将八个归纳为三种能变。初能变为第八阿赖耶识;二能变为第七末那;三能变为前六。也就是说,八个都具备能变的功能。  那么,《辨中边论》究竟属于一能变还是三能变的思想呢?在玄奘翻译的《辨中...。  “变似了者,谓余六”,“了”指了别境界,它是前六的功能。即了别之义,其特点在于“了相粗”。前六认识的境界比较明显、比较粗糙。这里所说的粗,是相对于细而言。因为第七、第八的境界比较细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

    跟着跑,六的消息就交给了第七,七就传给第八,就有种子了。所以要时时观照,观照就是:念头一动就知道,不睬它,要观照念头的起处。   5) 昨天有人问我参禅的问题,他说他喜欢参禅,参究“念佛是谁?”...根本,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,以阐明人生宇宙之奥秘,揭示生死轮回之根由,俾众生自本心,见自本性,回复真常,出离生死,息灭苦轮。”   正象《法华经》云:“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,出现于世。”所谓大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656523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变质禅法之批判及对禅宗之肯定

    转识),自性就起变化,这是第七。‘思量’再加上依六根门,缘六尘境的六,共有八。  印顺导师分析:‘这一心说,大体近于地论宗的南道派──勒那摩提所传。阿黎耶是真,阿陀那(或末那)是妄识,...名为‘识心见性’,即‘自本心,见自本性’。[47] 此中,‘本’是本来如此,本来清净,而以此来表示‘性’或‘心’──即(清净、具足之)‘本心’,‘本性’义。‘法’是一切法,万法,禅宗认为‘性含万法’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357495.html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1)

    磨灭功德,无不由于心意之故也。盖心即第八。此为无覆无记,摄藏染法种子,遇境逢缘,能起现行;意即第七,此为有覆无记,念念执我,令众生妄想不断;即第六,此攀缘六尘境,起种种分别,与五十一心所...佛施功早晚成”者,永嘉大师深恐后人闻到无念、无生的说法,错误以为只要压捺六妄想,枯守空寂,即可证知无生法忍。此则大错特错,永无成功之期。譬如机关木人,亦无念头,试唤他来问;你求佛用功,早晚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458272.html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2)

    。盖心即第八。此为无覆无记,摄藏染法种子,遇境逢缘,能起现行;意即第七,此为有覆无记,念念执我,令众生妄想不断;即第六,此攀缘六尘境,起种种分别,与五十一心所恒相应,力用最大。由此心意...永嘉大师深恐后人闻到无念、无生的说法,错误以为只要压捺六妄想,枯守空寂,即可证知无生法忍。此则大错特错,永无成功之期。譬如机关木人,亦无念头,试唤他来问;你求佛用功,早晚几时得成佛道一样可笑。   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558273.html
  •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(1)

    产生也要有众多的条件。比如佛教里的唯识宗讲到"",眼识要九缘生,耳识要八缘生,鼻识要七缘生,还有第七、第八,任何一种精神现象和状态的生起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,还是条件决定事物的存在。  问: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858312.html